3月14日,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铁隧道局集团引江补汉5标施工现场,国内引水隧洞工程最大直径单护盾TBM“江汉云梦号”胜利始发,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TBM施工阶段,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速。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贾志营,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易国良、副总经理南晓宇及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
易国良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及各参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引水隧洞工程最大直径单护盾TBM“江汉云梦号”今日胜利始发,开启了它充满挑战与荣光的征程。引江补汉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承载着沿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国家队,中铁隧道局将充分发挥在隧道施工及掘进技术优势,加强自研TBM智能掘进技术应用,持续推动我国乃至全球隧道工程智能化发展迈向新高度。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担当,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引江补汉5标项目建设任务,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中铁隧道局的智慧与力量。
贾志营在讲话中强调,“江汉云梦号”TBM顺利始发掘进,不仅是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践行“让中国人喝好水用好水”使命追求的具体表现,而且也是中铁隧道局集团以及相关服务单位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各参建单位要贯彻“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牢安全质量生命线,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跑出工程建设加速度,以人人争创一流的进取心,建设精品工程新标杆,努力打造“共同的水网、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荣誉”江汉水网价值理念,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引江补汉工程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沿线由南向北依次穿越宜昌市夷陵区、襄阳市保康县、谷城县和十堰市丹江口市。输水线路总长194.7公里,为有压单洞自流输水,多年平均调水量为39亿立方米,设计引水流量170立方米每秒。
其中,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引江补汉工程5标线路全长19千米,采用TBM和钻爆法组合施工。隧洞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期间,将面临突泥涌水、高外水压、软岩大变形、有毒有害气体突涌、硬岩岩爆等风险。
为应对沿线复杂地质环境,中铁隧道局集团与多家单位共同研制了“江汉云梦号”TBM,其开挖直径达12.23米,相当于四层楼高。设计制造过程中,研发人员对“江汉云梦号”TBM进行了刀盘刀具小间距布置、长距离刀盘扩挖、主驱动抬升等针对性优化,为TBM装载了主驱动防涌门、双速比大扭矩减速机、护盾应变受力检测预警装置等专用设备,配备了智能感知、智能掘进、智能安装、智能环控、智能运输、智能管控等六大智能建造技术。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加持下,“江汉云梦号”可有效应对工程沿线复杂地质环境,并能够高效完成隧洞开挖、测量导向、材料运输等全流程作业,施工效率约为传统钻爆项目的4倍。
为尽快完成TBM始发目标,自2024年TBM下线以来,项目团队迅速组织各批次部件运输进场,全力加速组装。春节期间,项目团队坚守岗位,克服连日降雨、地面湿滑等不利条件,快速完成了刀盘、主机、后配套等部件的组装及整机连接工作。TBM步进时,项目合理调配人员、设备和材料,同步开展拖车管线、电缆电线的连接及调试,保障了“江汉云梦号”最终顺利始发。
引江补汉工程建成后将紧密连接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的输水通道,促进中线工程效益发挥,有利于缓解汉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改善汉江流域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减弱和汉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问题。此外,引江补汉工程连通长江流域、汉江流域与华北地区三地,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