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太阳成tyc122cc(官方VIP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隧道结构智能监控与维护企业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
日期: 2023年06月21日 来源:澳门太阳成tyc122cc 浏览量:2386次 字号:[ ]

640 (31).jpg


6月21日,广东省隧道结构智能监控与维护企业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标志着中铁隧道局在隧道智能监控与运维领域迈向新的台阶,继续领跑全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为广东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东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处调研员彭丹、广东省科技厅平台中心高级工程师郑伟鸿,南沙区科技局副局长洪林,以中山大学周永章教授为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域资深专家组莅临指导;中铁隧道局党委常委、总工程师洪开荣出席会议,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勘察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640 (32).jpg


洪开荣代表中铁隧道局向到会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向长期以来支持中铁隧道局大力发展的省科技厅、市区科技局致以衷心的感谢。他强调,实验室过去三年所取得的建设成绩,顺应国家与国民经济发展趋势,针对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研究的科研成果,离不开省科技厅、市区科技局以及各位专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希望实验室在新的发展阶段,立足产业需求,强化科研攻关,主动加压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早日建设成为隧道领域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高地。


640 (33).jpg


彭丹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向本次验收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在隧道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高端的科技创新平台,既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完善广东省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一带一路”及“交通强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室启动建设以来,始终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在科研成果攻关、人才团队聚集、科技项目实施等一系列重点工作上进展得非常顺利,总体呈现出了高质量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接下来,省科技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持续推进实验室建设发展,在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助力实验室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在推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DSC_5842.jpg


与会专家听取了实验室建设情况汇报,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察,审阅了验收资料,经过质询和讨论,与会领导和专家评价认为,实验室建设了隧道结构病害模拟与治理试验平台、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混凝土3D 打印智能建造试验平台,研发了非接触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装备、隧道结构健康大数据管理系统等成果,在全国隧道工程项目开展了示范应用,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全寿命周期建造技术创新提供了实践平台,为广东省地下结构工程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了总体建设任务和合同要求的考核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成功通过验收。

此次验收的顺利通过,标志着实验室工作即将进入新阶段,迈向新征程,实验室将继续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以此次验收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加强横向合作、融合发展,进一步攻克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建设难题,抢占前沿技术、核心技术、专利技术的制高点;二是要在学术委员会各位院士、专家的指导下,在省科技厅、市区科技局的大力帮扶下,努力把实验室建成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机构和人才培养孵化基地,为今后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积累经验,引领我国隧道建造和运维技术的发展方向;三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提升隧道及地下工程建造质量与运维安全,助推“一带一路”“交通强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维度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微信图片_20230621175443.jpg


自2020年2月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以来,实验室依托中铁隧道局进行建设,瞄准隧道智能建造和智能运维两大风向标,致力于隧道结构智能监控与评价、隧道结构全寿命周期维护两大体系创建,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攻关。经过三年的精心打磨,实验室建立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研发体系,创建了多功能工程结构力学试验模拟平台、足尺隧道结构病害与治理模拟试验平台、混凝土3D打印智能建造试验平台、隧道健康检测与管理大数据平台四大特色创新平台,形成的系列成果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隧道工程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建设期间,实验室通过各级科技创新课题的实施,研发了多项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和新工艺,授权专利3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2篇,出版专著3部,牵头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及企业技术标准7项,获得国家、广东省、中国中铁及行业协会等各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在本次验收工作中,各位领导及专家的建议对实验室今后建设理念的提升、技术成果的开发、学术思想的交流、高端人才的引进、合作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慧支撑,为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实验室将以此为契机,将专注于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智能化研究,开辟更加广阔的研究平台和创新空间,持续加强科学技术攻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解决隧道病害检测与智能修复存在的“卡脖子”难题,推动隧道工程智能化进程,助力中铁隧道局隧道智能化建造水平继续引领世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