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太阳成tyc122cc(官方VIP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央视新闻】跨越山海—重点交通工程巡礼|成渝中线最长高瓦斯隧道揭秘
日期: 2025年09月15日 来源:澳门太阳成tyc122cc 浏览量:6次 字号:[ ]

成渝中线高铁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沪渝蓉沿江高铁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工程——龙泉山隧道是全线最长的高瓦斯隧道,施工过程更是一场与地质风险抗争的科技攻坚。隧道全长8.027公里,全隧赋存瓦斯,施工犹如在“能源雷区”中精准拆弹。2027年建成后,成渝双城旅行时间将进一步压缩,为推动西部大开发、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力。目前,该工程正全速推进。

当记者来到施工现场时,看到隧道内智能传感器密布,通风系统自动通风换气,全工序机械化施工让工人远离危险,这是成渝中线高铁龙泉山隧道施工现场的真实写照。

隧道深处,电脑控制的机械臂精准定位岩壁,自动打孔施工。操作员在安全控制室内监控着整个流程,不再需要抱着几十公斤重的风钻在危险环境中作业。

“超过0.5%就要立即撤离!”中铁隧道局成渝中线3标项目部安保部副部长张伟指着瓦斯监测仪说。这段1620米的高瓦斯段是整条隧道最危险的部分,任何一点火花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智能感知,构筑地下安全防线

龙泉山隧道作为成渝中线全线最长的高瓦斯隧道,施工中最大的威胁就是瓦斯。一不留神,这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就可能引发爆炸。

隧道内安装了大量智能传感器,形成了密集的监控网络。一旦瓦斯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智能通风系统会立即启动,自动抽风换气,确保洞内安全。

“我们研发了‘掌子面不动火工艺’,用冷搭接替代传统焊接,确保万无一失!”张伟表示。这种创新工艺从根本上消除了施工中产生火花的可能性,极大提升了高瓦斯环境下的施工安全性。

机械巨兽,改写隧道施工方式

中铁隧道局成渝中线3标项目部总工程师袁金宝介绍:“‘全工序机械化施工’就是要让我们修隧道像现代化汽车工厂‘造汽车’一样。”

过去修隧道主要依靠“人海战术”和小型零散设备,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如今,隧道施工的每道核心工序都配备了专业设备,构成了“9大作业线机械化配套”。

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如同巨大的机械手臂,能够自动定位、精准打孔。工人只需要在安全的操作室内监控作业过程,远离危险区域。

对比传统人工钻孔,单孔施工效率提升70%,减少开挖作业人员2~10人,减人率高达40%。

生态优先,隧道与自然和谐共生

龙泉山隧道穿越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成为施工中的重要考量。

每个弃渣场都先建挡墙再进行绿化,施工便道全部硬化,同时配备喷淋降尘系统。这些措施既保障了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又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既要打通隧道,也要留住青山”的承诺,在推进工程进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全线贯通

中铁隧道局成渝中线3标项目部生产副经理袁帅介绍了工程整体进展:“标段内隧道总长15.4公里,占成渝中线四川段钻爆法隧道28.8公里的53.5%。”

目前标段内三条隧道累计掘进13.3公里,完成隧道总长的86.1%。按照当前进度,预计2026年1月实现全隧贯通。

袁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平稳高效推进剩余施工任务,为全线按期开通贡献力量。”

2027年,当高铁列车呼啸穿过龙泉山时,乘客们只会感受到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却不会知道脚下曾经是充满瓦斯的“地质迷宫”。

智能台车取代人海战术,“机械巨兽”守护施工安全,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并行——中国隧道建设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每一段隧道的贯通,背后都是建设者们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的安全传奇。


Baidu
sogou